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家庭健康 > 职业与健康 > 教师
编号:13213707
“生命自觉”视野下教师的自觉成长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1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32期
     〔摘要〕教育发展之本在于教师发展,教师的发展需要培养与自身的自觉成长。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是靠自己来建构的,自觉发展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因。教师只有通过心在课堂、心怀学生、心系研究的自觉投入;跟上理念、跟上技术、跟上节奏的自觉跟进;反思是什么、反思为什么、反思怎么办的自觉反思;形成规范的话语体系,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以及去个性化的经验表达等自觉创新,才有可能促进自身的进一步成长。

    〔关键词〕生命自觉;课堂;技术;反思;创新

    〔中图分类号〕G44 〔文献标识码〕B 〔文章编号〕1671-2684(2017)32-0075-04

    教育发展之本在于教师发展,教师的发展需要培养与自身的自觉成长。《国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年)》明确指出:通过研修培训、学术交流、项目资助等方式,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。强调“创新教育思想、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,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,造就一批教育家,倡导教育家办学”。鉴于此,各地教师培养工程风起云涌,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诸多有利的外部条件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“生命自觉”最早是由叶澜教授提出来的,主要指的是个体在与外部世界的沟通、实践中具有的主动性。不再依赖他人对自己的成长指点迷津,而是一再自我追问:“我是谁?”“我能做什么?”“我应该做什么?”“我到哪里去?”强调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我推进的结果,主动自觉发展是“人之为人”的基本特征。生命自觉之人无论在何种境况下,总是充满进取精神,具有自我觉知、自我觉解、自我选择的意识和能力[1]。教师的成长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,外因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,教师的成长更为关键的是在特定文化氛围下的一种自我完善、自我提高与发展的过程。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是靠自己来建构的,自觉发展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因[2]。

    一、自觉投入

    当教师不是只干一阵子,而是要做一辈子。这就需要全心投入,坚守教书育人、立德树人的宗旨。教师要对教育实践有一种专注与痴迷,从一开始就立志做一名杰出的优秀教师。只要不懈努力,每个教师都可以成长为名师。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“名师”的关键字是“师”,不能以“名”作为高悬的追求目标[3]。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,离不开课堂,离不开学生。因此,教师若想成长为名师,必须深入课堂教学、心怀学生,并坚持研究,否则成长就会缓慢或倒退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(一)心在课堂

    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,大凡名师都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。很难想象一位不会上课的教师会成长为名师,一位远离课堂的名师能起到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。斯霞、李吉林、于永正、邱学华等名师,都是从课堂上走出去的大师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,只有在课堂上才会探寻到教学的奥秘,把握住教学的规律。除了孜孜不倦的自我探索外,也要多进行教学观摩和参加教学竞赛。在观摩中相互借鉴、集思广益,走进课堂教学的深处。在竞赛中倾听专家的意见,生成教学的智慧。国家级教学名师于洪珍、宋天佑等人无不是从许多前辈大师的讲课中汲取丰富的营养,并结合自己的特点,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,从而闻名遐迩。

    (二)心怀学生

    学生是“目的”而非“手段”,爱生是师德的灵魂,高尚的师德是成长为名师的先决条件,心里没有学生的老师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名师的。基于学生,为了学生,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,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:“教育,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、深思熟虑地、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,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,谁就能获得成功。”教师的爱是宽容、是激励、是呵护、是唤醒、是耐心[4]。在名师眼中,没有后进生,只有差异。不谈心、不表扬、不批评学生的“三不”老师,正是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关心、关注,永远与“名师”无缘。夏丏尊说:“没有爱,就没有教育。”名师首先是教师,要学会热爱学生、尊重学生、信任学生。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教师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(三)心系研究

    教师是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成长起来的,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。不少教师觉得只需要上好课,教学研究或课题研究是“不学无术”。殊不知,不去研究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,也上不好课。因为时代在变,学生在变,知识与技术在变,不去认真研究,只能是坐井观天。任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困惑,要学会将这些困惑转化为问题,并从中找到自己的研究起点。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究,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,甚至自成一家。从诸多名家身上不难发现,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,提高了他们的教育境界与教育情怀,增强了他们的个性表现力和个人影响力。

    二、自觉跟进

    “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,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,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……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关系的讲话同样适用于教育。大数据的时代,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可以说日新月异。教育情境的趣味性增强,教育内容的选择性更大,教育过程的个性化更加突出,教育反馈与评价更为多元。作为教师,如果无视这些变化,将远离卓越,变得平庸,或者永远只是“匠”,而不能成为“师”。要想成长为名师,就要对教育的变化有足够的敏锐性,并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、最先进的教育技术解决问题。同时,全方面了解学生,跟上学生成长的节奏,师生交往合拍,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。

    (一)跟上理念

    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“教育应然”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。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起着引导定向的作用,还具有对实践反思、规范和指导的特性。当代的教育理念主要有:以人为本的理念、全面发展的理念、主体性理念、素质教育理念、个性化理念、多样化理念等。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源头活水来自于教师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,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理念的创新。优秀的教师会用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,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、检验与进一步完善教育理念。

    (二)跟上技术, 百拇医药(陆春庚)
1 2 3下一页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保健版 > 家庭健康 > 职业与健康 > 教师